8月4日,山东省聊城市杂技团在第十五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中,摘得杂技表演作品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杂技理论作品二等奖1个,优秀导演奖2人、优秀编剧奖1人。
本次比赛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办,作为第十四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得到了山东省杂技专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据了解,本次比赛中全省共有95件作品入围。杂技作品有技巧类、高空类、平衡类、杂耍类、魔术类、滑稽类,杂技理论涉及基础理论、史论、创作研究、教育、美学研究、文艺评论等。
其中,《强渡黄河》是聊城市杂技团在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为建党百年专门编排的。作品以1947年刘邓大军在聊城强渡黄河战役的故事为背景,以高空杂技《立绳》《绸吊》等专业技巧为线,融入音乐、舞蹈、舞美艺术元素,再现了军民一心、强渡黄河这个宏伟的场景,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先烈和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聊城先人们的敬意。本作品于2021年6月26日“聊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中正式首演。9分钟的节目里现场1000余名观众反应热烈,直播在线浏览人数超5万人次。《强渡黄河》是以聊城红色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首个红色主题的杂技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筹备以此为基础,创作红色杂技剧。本作品在此次大赛中获得高空类一等奖第一名。
以传统《钻圈》节目编排而成的《青春的旋律》获得杂技技巧类二等奖,在作品中以不断变化的基本功跟头完成,主要技巧有“倒扑虎钻圈”、“转体180°钻三圈”、“前空翻钻两道门” 、“三加五圈”、“五加六圈”,最终挑战了七圈3米的高度。《钻圈》节目,就是在角度、距离、时间的不断的变化中,实现对功底与内心的挑战,这正彰显着聊城杂技少年朝气蓬勃的青春旋律。
众所周知,“聊城杂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聊城市杂技团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在《强渡黄河》《青春的旋律》两个节目中,都充分体现着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与此同时,聊城市杂技团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工作,王伟的论文《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杂技史论类”二等奖。
文章就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分类梳理。文章不仅以充分的历史史料考证了曹植本人表演的杂技作品,而且在其文学作品中如:《白马篇》中的“马术”和《斗鸡诗》中的“斗鸡”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杂技场景。此外,与曹植关系密切的朋友的作品,也从侧面证实了曹植与杂技的渊源。
本文得到了《杂技与魔术》主编高伟、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马慧等各位专家的认可,认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世所共知,作为杂技者的曹植却少有人闻。该论文选题较为新颖,视角较为独特,曹植虽身为统治阶层的一员,但他特别喜爱杂技,同时还是杂技表演者、组织者和活动家,这个身份是世人所不知的。文章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证分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发展概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次聊城市杂技团共报送3个作品(2个节目、1篇论文)均获得了山东省杂技专业界的认可,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本次大赛中还评选出优秀编剧1名,优秀导演6名,《强渡黄河》节目导演何少伟(国家一级编导、文化和旅游部专家)、聊城市杂技团团长王云贵(“聊城杂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及青年编剧王伟3人分别获得优秀导演奖和优秀编剧奖。(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