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
登录
注册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孝文家茶|岩茶制作不可或缺的八大工序

发布时间:2017/9/25 19:37:56

   8月26日,一直深耕于武夷山的孝文家茶,带着最顶尖的原乡武夷岩茶,来到了被称为“台湾最适合喝茶的地方”的食养山房。

  “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的第二站,台湾食养山房茶会,在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的主持下,一群来自台湾的顶尖茶人(包括专业制茶人、茶叶评论家和茶文化传播者),共同见证了这场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的对话。

  食养山房,依山涧溪流而建,绿树围绕,这里的建筑与自然都超然的和谐。

  今天的食养山房,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可以跟自然、跟艺术对话的空间,是多少茶人都向往的朝圣之地。

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一个深爱茶道的宜兰人。当时四十三岁的他,离开都市到山上归隐。

茶人林炳辉

此次茶会,林炳辉便是主泡人之一,而另一位主泡人便是陈孝文。

陈孝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首批传承人。

茶人陈孝文

  食养山房所有的茶桌摆设都是统一标配,线条利落,安安静静的黑白色,没有太多语言。“喝茶要专心。不要布置太多东西干扰喝茶人,用最简单、最单纯的器皿和陈设,让喝茶人找到焦点去专注,能量才能起来。”林炳辉说。

茶会之前,林炳辉选用是顶级的东方美人茶来招待大家。

  东方美人茶,品种为青心乌龙,其原料采摘时,呈高海拔野放茶状态。因为生长海拔的缘故,这款茶的茶汤兼具高山的气韵,以及东方美人的柔美。

第一道茶,武夷岩茶豆蔻

  豆蔻,牛肉形成过程中一个稍纵即逝的阶段。其精髓在于保留了牛肉第一道焙火里最清纯优雅的香气,口感温婉绵柔。

第二道茶,武夷岩茶牛首

  孝文家茶“牛首”,产量稀少,品质极佳。滋味醇厚霸气,还有复合香气,深藏于底的内涵,似乎岩骨与花香。

第三道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手制牛肉

  这款茶,稳定耐泡,香气内敛,生津回味中花、果、蜜的香气在汤中呈现,细腻幽长。

  此次茶会的这三道茶,豆蔻以及牛首由陈孝文与台湾乌龙大师分别冲泡,第三道茶,80年代末老牛肉,则由林炳辉亲手完成。

  孝文全程盖碗冲泡,他注重茶叶本身质地的自然呈现,和对武夷山场的直白表达。而台湾茶人全程紫砂主泡,讲究每一泡之间的起承转合与“留白”,让茶和品饮者之间形成对话。

  武夷茶大山大水、岩韵深厚,而台湾茶精致婉约、优美愉悦。“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的第二站,台湾食养山房茶会所看到的技艺和思想上的碰撞交流,让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这两条乌龙茶界的重要支脉找到了心弦碰撞的回声,也让我们在更广博的天地中,看到了更多可能。

  为何孝文家茶的评价如此之高?究竟是怎样的工艺才能泡出这样一杯好茶,?我们将在下面为您一一解读。

  号称制作工艺最繁杂之一的武夷岩茶做成容易,做好太难。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可谓是非常精细而又复杂,制作工艺的实操性强,每一道工序的不当操作,都会导致这泡茶出现缺憾。

那么,岩茶制作工艺的关隘到底怎么破?

采摘——采茶者和“黄片收割机”的区别是什么?

采摘,是制作一泡茶的开始。标准以一芽三四叶(中开面)为主,不带非茶类夹杂物。

  采摘过嫩,制作时不利于做青和炭焙,滋味易苦涩;采摘过老,成品茶制率低,也就是会有大量的黄片出现,同时滋味易粗涩。

  孝文家茶一年只做春茶一季。而初夏的茶园,其他植物生长旺盛,如果茶青中混入其他植物,对于茶叶品质影响较大,易出现杂味。

萎凋(摊青)——有青草气的不叫牛肉,叫牛饲料

  萎凋是制茶流程中手上工夫要求最低的,对经验要求却不低。萎凋要求在一定的日光条件下,摊叶厚度均匀,茶青失水率和叶态变化一致。

  如果摊叶时过厚或者不均匀,这容易造成局部萎凋不足,顶部和底部叶片软硬不同,对于后续制茶不利,还可能会连带做青做出“青草气”。

做青——最重要的是摇一摇,我说的不是微信!

  说做青是岩茶制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不为过。做青的时间、摇青的节奏掌握都会对做青过程中茶叶的发酵产生影响。

  岩茶品质的释放、良好色香味的形成、“绿叶镶红边”都决定于这一步骤,通过长达十小时,共8到12次的反复的摇青—静置—摇青—静置让茶叶边缘有序碰撞、发酵,这环节茶叶的微妙变化全靠经验—眼观、手摸、鼻闻来判定,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谓慎之又慎!这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体力活,靠诀窍还要靠巧劲儿。

炒青——铁砂掌是怎样炼成的?

炒青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子。

  在做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炒青时间过长或者下茶量过少,造成茶青失水过多,叶片干枯,无法再进行后续的揉捻工序,只能丢弃掉茶叶。而炒青时间过短,也会有坏处。茶青未炒透,这会造成香气的轻飘和滋味的轻薄,且成品率低的状况。

揉捻——力道可是第一生产力

  揉捻就是把展开的叶子搓成条状的过程,而且要求紧结成条。对力量要求非常高,也需要有节奏,松紧一致,往往需要用全身的体重来帮助揉捻。

 

烘干——这是最“烤验”人的环节

  烘干在岩茶制作中也可以叫走水焙,需要在焙火间进行长达2到3个小时的烘烤过程。走水焙要求茶叶全干。需要定时在焙笼上对茶叶进行翻转,翻拌得不及时和烘干时间不足会造成茶叶未全干,茶叶含水率高的情况,对存储不利。

拣剔——你不会挑剔,就会被别人挑剔

拣剔其实是一个机械性眼力活,要求拣出茶梗和黄片。

炭焙——“桑拿房”里的坚持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焙笼温度120-130度,室温五六十度的炭焙。炭焙要求茶叶吃透火,品质固定。

  在炭焙操作中,不能及时的翻茶,会造成局部茶叶焙焦的情况发生,茶叶会带烟焦味。同时,炭焙时间不足,造成茶叶含水率高,吃火不够,香气滋味低沉,耐泡度不够。

  武夷岩茶历史上与现在,不仅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纵观六大茶类,制作技艺较繁琐、多变之一的当数乌龙茶,而乌龙茶制作工艺细腻之佼佼者便当数武夷岩茶了。

评论